

目前国内市场上A380参考价格为 20亿人民币
半年之后的2012年,中国航空业要为欧盟的碳排放体系付出全年8亿元人民币的账单。这对于民航业无疑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航展上,香港航空原本准备向空客订购价值40亿美元的A380订单没有如期宣布。业内揣测,中方是在借此向欧盟ETS(碳排放体系)施压,而空客或成为“牺牲品”。
耐人寻味的是,几天后中国在德国柏林宣布,一举订购了88架空客A320飞机。一位要求匿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如此解读:“在解决航空业碳排放争端的国际问题上,大棒要有,蜜枣也要有。”
蜜枣与大棒的逻辑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欧盟ETS已然成为了中国航空公司头上高悬的利剑。
“国航预估,2012年要为此向欧盟支付2亿~3亿元人民币的账单。”6月29日,国航董事长孔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国航只是我国航空公司的一个缩影。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测显示,按照欧盟ETS的标准,中国航空业2012年将为此额外支出8亿元人民币。
自欧盟宣布将中国航空业纳入ETS以来,中方的反对声就未曾停止。先是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写信表达抗议。2011年5月,中国航协的副理事长也专门跟欧盟负责ETS的理事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
中航协甚至不惜放话:“如欧盟ETS不顾反对强制推行,本会将敦促本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遗憾的是,欧盟似乎并没有积极对话的诚意。
一位来自某国有航空集团的高管告诉记者:“这个事情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政治层面来谈,单个航空公司并不具备发言权。”他同时透露,各大航空公司已经递交了可能的反制措施,比如各大航空公司联合诉讼,或者中方向欧洲航空公司征收ETS、并补贴于本国的航空业。
但现在看来,中方似乎准备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在刚刚过去的巴黎航展中,香港航空原本打算与空客联合宣布签署10架A380的飞机订单,按照目录价格,这份订单的金额近40亿美元。蹊跷的是,这份订单并没有如期宣布。
“飞机订单一向是中欧关系的晴雨表。”上述匿名的资深业内人士称,中方此举意在通过香港航空的订单向欧盟施加压力,表达自己抗议ETS的态度。
香港航空隶属于海航集团旗下,针对此说法,海航集团宣传人士表示“不予评论”。
不过有趣的是,在几天后,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和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德国柏林签署协议,宣布共同向空中客车公司订购88架A320系列飞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88架空客A320订单早在2011年4月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韦斯特维勒访华时就已经涉及。“这是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行为,不会因为外部因素而轻易改变。”而他同时强调,香港航空巴黎航展的A380订单则是完全的商业行为,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对抗表达。
ETS背后的深意
“我在巴黎航展期间见到了空客CEO,他也为欧盟收取ETS的事情感到抱歉。”孔栋告诉记者,目前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都明确表示反对欧盟ET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航空研究所研究员杨彩霞表示:“目前国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欧盟ETS是违反国际法的。它从法律效力来讲,只是一个指令,是欧盟内部的法律,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单边措施。”
杨彩霞举例称,欧盟ETS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不需要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纳入了欧盟的强制减排体系之中,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航空公司的单边歧视性待遇。
上述国有航空集团的高层则坦率表示,ETS是欧盟的“阴谋论”。因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客运业务将按照每年5.5%的平均比率增长,相比之下,欧洲则是稳定、甚至开始萎缩的航空市场。“两种不同的市场,却用同一种日渐苛刻的排放标准来要求,欧盟在打着环保的旗号进行变相贸易保护。”
而中信证券[13.02-0.46%]碳交易与投资业务高级副总裁郭伟分析,欧盟ETS有两个目的:一是让欧洲的航空公司获得比较优势。举例而言,通过规则的设计,欧盟境内的企业成本增加1%,但其他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企业可能增加了5%的成本;其二,则是以最小的成本和贷款推动这套制度向全球辐射和推广。
航空公司的无奈
但在中信证券碳市场与投资业务首席科学家唐人虎看来,欧盟ETS很有可能“不可避免”。他建议中国可以从更技术的角度与欧盟“讨价还价”。
而郭伟则认为,与其高喊“狼来了”,不如与狼共舞,“欧盟同时提出了豁免的提议,而中国现在的节能减排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这些行为本身是符合欧盟精神的,把这个作为条件和欧盟谈判,有可能获得豁免的方式。”
孔栋也对记者承认,国内的航空公司不得不进行“两手准备”,在ETS实施时想办法应对。
“欧洲市场是航空公司无法舍弃的战略高地。作为大型航空集团,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做国际网络型航空公司,如果在欧洲都没有航线,怎么敢说自己是国际型公司?”上述匿名人士指出,目前,国航欧洲航线占据其整体航线总量的11%,并且有继续扩张的打算。
目前,航空公司面对ETS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利用技术更新、生物燃油等手段,减少航班的碳排放量;二是将碳排放费用转嫁给旅客,以减少航空公司的经营压力。
技术资料
空中客车A380-800
用途 民航运输
主要机组 2
首航 2005年4月27日
首次商业飞行 2006年 (计划)
制造商 空中客车
尺寸
长度 73 米 239 英尺 6 英寸
翼展 79.8 米 261 英尺 10 英寸
高度 24.1 米 79 英尺 1 英寸
机翼面积 845 米? 9,100 英寸?
重量
空机 280,000 公斤 617,300 磅
最大起飞重量 560,000 公斤 1,235,000 磅
客运能力
最多 555 (3级)
最多 840 (1级)
货运能力 38 LD3s 或 13 pallets
动力
发动机 4 劳斯莱斯特伦特900 或 发动机联盟 GP7200 涡轮扇引擎
推力 1,208 千牛顿 271,560 磅力
性能
巡航速度 0.85 马赫 (约 902 公里/小时) 约 561 英里/小时
最高速度 0.89 马赫 (约 945 公里/小时) 约 587 英里/小时
飞行距离 15,100 公里 9,383 英里
飞行高度 13,100 米 43,000 英尺
爬升速度 米/分钟 英尺/分钟
空载降落滑行距离 2000米
空中客车A380
空中客车A380是法国空中客车公司的最新巨型客机,也是全球载客量最大的客机。A380为双层四引擎客机,采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时可承载850名乘客,在典型三舱等配置(头等-商务-经济舱)下也可承载555名乘客。A380于2005年4月27日首飞成功,并于同年的11月11日,首次跨洲试飞抵达亚洲的新加坡。将于2006年正式付运予买家。现时全球有十多家航空公司订购A380。该型号的样版飞机于2004年中首次亮相,至2005年1月18日,空中客车于图卢兹厂房为首架A380举行出厂典礼,序号为001,登记号码为F-WWOW。
A380在投入服务后,将打破波音747统领35年的纪录,成为世上载客量最大的民用飞机,不过载重量最大的民用飞机仍是苏制的An-225梦想式运输机。
技术资料
A380分为客机和货机两种,A380-800为双层客机,可载555人及持续飞行14800公里;而A380-800F则为货机,可载150吨货物及持续飞行10400公里。空客A380全长78米,是A320的两倍,翼展总长为80米,总重量为583吨。它有两种机型,小型的有效载荷为85吨,可搭载555人,大型的有效载荷为95吨,可搭载625人。A380机舱比通常客机宽43%,乘客活动空间增加48%。A380客机还可以从基线机型衍生出加长型、缩短型和延程型机型,最多可载客1000多人。
先进性
A380整机采用了较多的复合材料,大大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减少了油耗和排放,降低了营运成本。A380改进了气动性能,使用更为先进的发动机、机翼、起落架,比目前世界上的最大客机还要安静,客机起飞时发出的噪声可以达到噪声控制标准的一半。A380 无疑是首架每乘客百公里油耗不到 3 公升的远程飞机——这一比例相当于一辆经济型家用汽车的油耗。
驾驶室
A380具有先进的驾驶舱,采用了最新式的交互式显示屏和由以太网连接的扩展性集成航空电子模块,操作方法与其他A3XX型号相似,可以减少训练机师成本及保障航空安全。
引擎
A380可以选配劳斯莱斯特仑特(Trent) 900或由通用电气及普惠联营Engine Alliance的GP7200喷射引擎,两款均为应用在波音777客机上的衍生产品,Trent 900设有反推制动,而GP7200使用了GE90的内核及PW4090的涡轮扇及低压压缩机。在销售上,起初由Trent 900占上风,及后GP7200成功追上,贴近Trent 900的销量。
机舱
A380的机舱配备了迄今为止为客机研发的最先进的机上娱乐系统,光纤配电网络使电影、视频游戏和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加灵活、更加完备。按照不同航空公司的需求,还可安排其他设施,如理发店、卧铺、赌场、按摩室或儿童游戏场,在飞机上乘客还可以使用便携电脑和打电话。555 座的空客 A380 是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先进、最宽敞和最高效的飞机,定于2006年投入运营。2000 年推出的这款飞机被空中客车公司视为 21 世纪的“旗舰”产品。空中客车公司从飞机设计之初就与主要的航空公司、机场和适航机构进行了密切的协作。
历史
在决定开始这项工程之前,空中客车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波音已经在垄断超大型客机市场做了许多的努力。虽然两个制造商发表的声明有时并不相同,但是众所周知,在600-800座的市场中只会有一个制造商能够盈利,而不是两个。
启动
经过多年的设计研究和航空公司调查,1999年空中客车公司最终决定要耗资88亿英镑进行A380开发计划,后来超过预算追加到120亿英镑。这个设计策略被仔细周密制定。由于体积庞大,与任何其他飞机相比较,A380都能更好的降低座距离成本(正如747在1969年所作的那样)。
预订
截至2005年7月6日,至少有16个空客用户预订了159架新型的A380,当中有27架是货机,而销售量方面需达到250至300架方能回本。空客前行政总裁No?l Forgeard表示,期望可售出750架A380。飞机单价为2.95亿美元,现有的空客客户可在订购首批飞机时获得折扣。
根据德意志帝国明镜(Der Spiegel)杂志,空客现任行政总裁Gustav Humbert表示,公司现正与十多间对产品有兴趣的航空公司洽商订购事宜,但不会于2005年年底前落订。
交付
空中客车尚未宣布什么时候进行交付,但是说新加坡航空公司在2006年之前,也就是对阿联酋国际航空和澳洲航空"2006年的第一个交付批次"中,会收到第一架A380。新加坡航空公司将在2006年中期使用新飞机执行伦敦到悉尼的第一次商业飞行。
2004年7月,A380第一个飞机原型开始在图卢兹装配厂总装,阿联酋联合航空公司预订的4架空客A380将在2007年交付。
空中客车表示最终生产能力将达到一个月生产并交付4架飞机。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2日中午13时,A380抵达广州白云机场,进行验证和展示飞行,这是A380首次抵达中国内地机场。